黃瓜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品種,隨著現代化農業的發展,通過大棚種植就可以一年四季吃到黃瓜,而大棚越冬黃瓜價格也相對較高,蔬菜種植戶收益更大。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講講大棚黃瓜怎樣越冬?大棚黃瓜越冬管理技巧。
大棚黃瓜越冬管理技巧
1溫濕度管理
定植后緩苗前,一般5~7天內不通風,白天保持棚溫28~30℃,夜間18~15℃,10厘米地溫應在18℃以上,***低不能低于15℃。當棚內夜間***低氣溫達不到14℃時,要覆蓋草苫,蓋草苫的量要依外界天氣變冷的生活方式,逐漸增加,此時草苫應早揭晚蓋,盡量增加苗子見光時間。若定植后1~2天內午間苗子有打蔫現象出現,應立即于棚上遮花蔭,待苗子恢復后,再將草苫去掉。
2緩苗后至始瓜期的管理
引期是指定植緩苗至根瓜采收這段時期。在管理上既要注重促根,保持植株有一定的生長量,形成強壯的營養體,又要控制植株不旺長,更不能徒長,且要求根瓜坐住,增強植株的適應性抵御不良環境的能力。
2.1溫濕度的管理:在溫濕度的管理上,要掌握比緩苗期間稍低,白天大棚內氣溫控制在24~28℃,夜間12~18℃,10厘米地溫保持在15℃以上,空氣濕度白天為70%左右,夜間為80%~90%。這一時期太陽光照仍然較強,大棚白天提溫較快,因此,要加強通風降溫、散濕。前期夜間溫度高時,要敞著通風口,草苫子不要蓋嚴,以保持適宜的夜溫。此期草苫子要早揭晚蓋,使植株充分見光,提高光合效能。在這一時期內,還要注意收聽天氣預報,若天氣發生突變,應提前將第2層草苫子上好。
2.2中耕劃鋤:此階段前期,植株根系還不發達,因此,應經常揭開大行地膜,進行中耕劃鋤原則是由近及遠、由淺及深,使大行的溝及兩側壟上的土壤保持疏松,達到上干下濕、引根深入的目的。同時增加土壤的含氧量,促進根系的發育,以增強植株的吸收能力及抗寒性。但劃鋤時要注意不要傷根。
3深冬期的管理
3.1溫度管理:大棚越冬黃瓜一般自始瓜期后,逐漸進入深冬季節的管理,此時應根據天氣變化,靈活掌握大棚的溫度,白天在弱光條件下18~20℃,中光條件下22~24℃,強光條件下26~30℃;夜間溫度10~18℃,***低不低于8℃。晝夜溫差***好保持在8℃以上
3.2水肥管理:大棚越冬黃瓜在深冬季節,由于棚溫低、光照弱,植株的生長量、水分的蒸發量與蒸騰量均小,所以需水量較少。一般至春節前只2次澆水追肥即可,第1次約在1月上旬,可隨水沖施一次磷酸二銨,每667平方米的棚用30千克。第2次約在春節前,可隨水沖施部分有機肥,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芝麻醬100千克。此期澆水追肥一般只在小行間進行。
3.3二氧化碳施肥:二氧化碳是黃瓜光合作用的原料,自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遠遠達不到黃瓜高產的要求,而冬季大棚中通風又較少,當日出后黃瓜開始進行光合作用,使棚內二氧化碳濃度急劇下降,滿足不了黃瓜進行光合作用的要求,使產量降低。故要獲得高產高效,還必須實行二氧化碳施肥。
3.4植株調整:此時期除進行吊蔓、打卷須、去雄花外,還應進行疏瓜,尤其是津春3號,由于瓜碼密,深冬期間光照弱,葉片制造的光合產物少,雌花不能全部成瓜,為了減少養分消耗,應根據當時的天氣及植株營養狀況,適當疏掉部分“多余”的幼瓜或雌花。疏瓜應于開花前進行,留下“瓜胎”發育飽滿、順直的雌花,去掉瘦弱、彎曲、畸形的雌花。
4深冬后期至拉秧期間的管理
4.1溫度管理:此期由于太陽高度角逐漸加大,棚內光照強度逐漸增強,光照時間也逐漸加長,故應抓緊春季大好時機,使棚內溫度、濕度及土壤濕度、二氧化碳濃度等都達到黃瓜光合作用要求的***佳指標。
白天溫度在下午14時前30~32℃,14時后氣溫要降低,18時降20℃左右,至次日日出前保持在13~15℃。
4.2濕度管理:此期的空氣濕度白天控制在75%~80%,夜間在85%~90%。一般上午在揭開苫子后,可進行短時間的通風散濕,然后閉棚提溫。
4.4水肥管理:深冬后期,外界氣溫逐漸回升,植株生長加快,葉片蒸騰作用增強,植株生長需肥水量加大,此時應根據不同土質和天氣變化情況,逐漸增加澆水次數,自2月下旬至3月下旬,一般7~10天澆一次,4月初至拉秧4~6天澆一次。
以上就是大棚黃瓜怎樣越冬?大棚黃瓜越冬管理技巧,希望大家對其都要進一步了解。